动物实验服务

基因敲除(KO)

简介

全身性基因敲除或完全基因敲除,就是业内常说的KO(Knockout),是指在小鼠所有组织细胞中,将目的基因的某些指定外显子或功能结构域、甚至该基因所有外显子敲除掉,导致目的基因的表达缺失。

技术原理:

CRISPR/Cas系统是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,抵御外界环境中的噬菌体和外源DNA的侵袭。CRISPR/Cas9介导的基因敲除是指在sgRNA通过与Cas9蛋白相结合,形成核糖体蛋白复合物,指引Cas9蛋白特异性切割目标基因,造成DNA双链断裂(DNA double-strand break,DSB)。在不同类型的基因组损伤中,DNA双链断裂是一种常见且高度有害的损伤形式,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(non-homologous end-joining, NHEJ)是细胞内DSB迅速、高效的修复方式之一,无需引入模板,直接将两个DNA末端拼接,可能引起一些碱基缺失或插入基缺失或插入(indel  mutation),也可能导致基因组大片段敲除。当indel发生在编码区或剪接位点处,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,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,如编码区的indel会引起移码突变,即插入或缺失的碱基串的长度为3的非整数倍,可能导致整个阅读框的改变。


基因敲除(KO)包括:

  • 移码突变-单gRNA位点
  • 基因片段敲除(最大可敲除20 kb)-双gRNA位点

案例:


案例1、移码突变-Gene A


PCR-琼脂糖凝胶电泳图: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Sanger测序结果:

 


结果:凝胶电泳图谱无法判断阳性结果,通过进一步测序比对可得到4个移码突变的KO结果。


案例2、基因组片段敲除-Gene B


PCR-琼脂糖凝胶电泳图(部分结果):

 



部分阳性样本测序后比对结果:



结果:通过凝胶电泳图可知:部分样品被成功敲除目标片段,测序比对进一步证明:目标片段敲除成功。